二战德军有着闪电战之父之称的古德里安撰写的回忆录,国内译版标题为《闪击英雄》,凸显了古德里安的军事成就,但原版标题是《一个士兵的回忆》,相比之下就显得谦虚了很多,我更喜欢原版标题,有一些古德里安本人的军人的情节在里面——“即使是装甲兵司令,首先他也是一名士兵”。

整本书洋洋洒洒32万字,断断续续啃了18个小时(微信读书统计)才看完,虽然古也参加了一次世界大战,但在本书中只作为自己成长经历的一部分在第一章中一笔带过,书中主要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

  • 二战前德国装甲兵的发展与战术构想
  • 作为前线指挥官参加的二战
    • 波兰战局
    • 法国战局
    • 基辅战局
  • 从被解职到就任装甲兵总监的时期到最终德国战败

一战战败后古德里安本希望能在总参谋部任职,但被意外的分配在汽车部队的经历反而使得“摩托化”的概念逐渐在其心中生根发芽,并最终使得装甲兵成为其一生笃信的战术核心理论。字里行间中,你能读出古德里安对于自己的装甲部队,对于坦克在战争中的决定性,有着不容动摇的信念(即使在二战后期制空权已经明显占据出更重要的地位)

古德里安在军事上取得最辉煌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二战前期的波兰和法国战局中,德国的装甲部队所向披靡,古德里安也带着他的装甲作战理念取得了载入史册的多场胜利;但是从苏德战场中,随着后勤的难以维系、糟糕的交通以及恶劣的天气,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德军已经显现出强弩之末的迹象了,也就是在此时,古德里安因为违背了希特勒的军令,擅自退兵而遭到了解职。

当古德里安重新被任命时,已经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惨败、战争的形势发生逆转以后了,出任的总参谋部装甲总监的职位也更像是一个参谋,并不能亲自领导前线的作战。从这时起,他自己也说他对于战争的走势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的影响了,其努力进行的所有工作更多的是在尽职地完成一个军人的职责。

古德里安与希特勒的个人关系,是个不能绕开的话题,古德里安并非出自传统军事贵族家庭(名字中不带“冯”),也使得他作为军队中的新鲜血液而在初期备受希特勒的看重,一路提拔至装甲集团的司令,但其始终不愿意参与政治的态度,又让希特勒总是难以完全以“自己人”来看待他,更何况在本书中能看得出古德里安是个对于自己的看法相当“固执”的人,这更让希特勒又爱又恨,需要他因为他有真知灼见,讨厌他因为其无法完全遵循自己的意志行事,这最终也让古德里安成为二战中德军唯一一位屡建军功但没能授勋元帅的集团军司令。

受其父亲的影响,古德里安有着强烈的德意志传统军人的情节。比如他坚持认为指挥官应当身处前线与自己的士兵们同甘共苦,并掌握最真实的情报,你能看到他不厌其烦的描写其花费20个小时克服泥泞的道路与天气在多个部队的前线中辗转,不断的抱怨总参谋部的军官们从来不来前线视察,而仅仅凭借着臆想在做各种重大决策;再比如军人应当忠诚的服从命令而不过问政治,他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从来没有表现过任何兴趣,只有当这些政治关系可能会影响到军事决策的时候,他才会花些心思和精力去应对。

书中对于战场中各个部队的动向与安排的描写事无巨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稍显痛苦,但我想对于军事考证爱好者来说,可能就是如获至宝了,这本书和隆美尔的《战时文件》还有曼施坦因的《失去的胜利》被称为德国二战文献三大件。

此外书中还有一些有趣的观点,比如我一直不能很理解的德国发动对苏战争的原因竟然是出于希特勒本人对于布尔什维克的仇恨以及他希望给已经被全面调动起来的德军“找点事情干”……(如此草率吗)

书中最后一段对于希特勒的描写与人物分析非常非常精彩,包括古德里安眼中的希特勒,希特勒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权力的巅峰,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之外,又有着整个德国社会背景在推动着这一几乎是必然的走向,而在战争的后期,德国的最高决策层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了臣服于希特勒独断专行,并跟随这名赌徒一步步走向最终的毁灭。从古德里安的视角,我们不一定能获得全面客观的解读,但也是一份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读完整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全面战争从来不是由个人英雄主义和将军高明战术的决定的,靠的还是国家的硬实力,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技术都会显得渺小且无力。

最后,从这本书中,能看得出古德里安对于战争的态度其实没有太多后悔的成分的,如果有,也主要是围绕在军事层面上的决策失误上的,书中没有任何对于战争给予他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的任何愧疚,而对于德国人民在战争末期所遭受苏军的蹂躏,他也认为是“为了德意志再次辉煌所必需承受的代价”,可以说他一切的心思与理想都是寄托在军队上的,发动战争的不是他,也不是德国军人的错误,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并实现自己的光荣。

豆瓣上对于这本书的短评中,有一条很有趣,甚至可以说一句话概括了整本书 —— 《如果当初听我的》(笑)

笔记

《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 古德里安 23个笔记

基辅会战

而我们的军事领导既不亲自到前线来考察,又听不进我们的汇报。其结果必然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而我们所蒙受的巨大牺牲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奥廖尔和布良斯克会战

2023/10/05发表想法 语气上感觉古将军是个嘴硬的人哈

如果第34军级司令部的步兵能够早点到达也不致如此

当时我们只有在特别有利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对付敌人的T34型坦克。我们的Ⅳ型坦克上的75毫米口径短射程火炮,只有从T-34坦克背后实施攻击时,才能穿透其防护板,击中发动机。可是要想在射程之内,找到一个合适的发射位置,确实需要高超的技巧。

埃贝尔巴赫上校还是第一次露出精疲力竭的神情,他看上去与其说是体力上的困乏,还不如说是精神上的疲惫。看到我们这样最优秀的军官在近几日的紧张战斗中被拖累成这个样子,心中不免生出阵阵酸楚。

大约八周以来,无论是部队的冬装,还是发动机的冷却水防冻剂的供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上述这种状况使士兵们在以后的数月里经受了巨大的困难和痛苦,而实际上这一切原本都是可以很容易避免的。

集团军群是否仍有余力继续进攻,将战术性胜利扩大为战略性胜利,是国防军总司令部在此次战争中面临的最重大和最急迫的问题。

1943年下半年的争论

2023/10/06发表想法 老实说,自己说出来还是缺少些说服力的

使工人们心里感到暖烘烘的,彼此心灵达到了沟通。

无疑,他看出了我脸上挂着几分嘲笑的神情,突然停住话头,默默地盯着我,然后说道:“还是您对了!您在九个月前就跟我说过这个事

2023/10/06发表想法 希特勒是个素食主义者,Are you fucking kidding me??

素食主义者

第十章 1944年7月20日事件及其后果

我们敌人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消灭希特勒和纳粹主义,而是整个的德意志民族。

被判死刑的人,命运固然悲惨,但没有死的人的处境也许更糟。

第十一章 总参谋长

他命令克卢格立刻到元首大本营向他报告,但克卢格元帅却在半路上服毒自杀了。

东线的防御准备

敌人在东线的进攻一旦成功,我们的家乡势必沦陷,这里的居民必遭蹂躏。因为他们在戈乌达普和讷默斯多尔夫的作为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恐怖的画面。

俄军的突击

2023/10/07发表想法 想不到都要亡国了还这么搞,所以公司搞这一套也就没那么新鲜了

这种会议纯属聊天,唠叨些不关任何实际行动的空话。

已经丧失作战能力的空军和海军代表的发言,真是对我精神和肉体的一种巨大折磨。

2023/10/08发表想法 希特勒可能从始至终都没有找过自身的原因

我对这个固执己见的人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一再向您提出撤出库尔兰,并不是因为我一定要和您争个高下。我觉得,现在我们除了从西线撤兵得到预备队之外,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而没有预备队就不可能守住德国的首都。我提出这样的建议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表示我对德意志的忠诚!”希特勒听完这句话,气得整个左半身都在发抖,他暴跳如雷,大发脾气,对我吼道:“您怎么敢对我说这些话?您难道认为我不是为德意志而战吗?我一辈子都是在为德意志而奋斗!”

眼前坐在我周围的这个小家庭,他们的幸福和毁灭与希特勒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2023/10/08发表想法 这就是赌徒的思路

没有必要考虑民族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还不如我们自己把它毁掉。

第十二章 最后的崩溃

傍晚时分,我才回到了措森。我的夫人正在迎候我,说道:“你今天回来晚得实在可怕!”我说:“这是最后一次了。我被解职了。”我们两个人拥抱在一起,如释重负。

希特勒

2023/10/08发表想法 我的天,这话是怎么过审的!?

希特勒的原则是:“不是国家指挥党,而是党指挥国家!”

2023/10/08发表想法 因为撤掉戈林就是否定自己,就是扇自己的大嘴巴

依然没有把他从对战争结局最具影响的空军职位上撤下来。

如果问,是什么东西损害了民族社会主义和德国的伟大事业,那当属这种疯狂和愚蠢的民族政策。

希特勒想统一欧洲,但是他对各民族间差异的蔑视,以及他采取的中央集权制的做法,注定了他失败的命运。